新安采樵行

种粟上山椒,种禾水没腰。
田家作苦不如樵,炊桂之地甚不遥。
一艘千束莫复朝,顺风顺水不动桡。
归来醉饱吹短箫,野花插鬓樵女娇。
农夫忍饥自芸苗,粟米自熟腹自枵。
明年卖田卖山去,谁能辛苦输王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古代农民和樵夫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传递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樵夫的生活被描绘得相对轻松:他们只需砍柴顺流而下("一艘千束"指一船柴火),不用像农民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回家后能吃饱喝足("醉饱"),还能用野花打扮("樵女娇"),生活似乎自在快活。

而农民则苦不堪言:在陡峭山地种粟米("上山椒"),在深水里插秧("水没腰"),忍饥挨饿照料庄稼("自芸苗")。即使粮食丰收,自己却饿得肚子空空("腹自枵"),因为粮食都要交税("输王赋")。最后被迫卖田卖山,彻底失去生计。

诗人通过这种鲜明对比,揭露了当时赋税制度的不公——最辛苦的农民反而活得最艰难。樵女鬓边的野花越娇艳,就越反衬出农民"种禾水没腰"的悲苦。最后两句更是直接点明:农民拼死拼活干活,结果全给官府交了税,活不下去只能变卖家产。

全诗语言朴实如白话,却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记录了古代农民的生存困境,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心酸。

沈作喆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文献通考作仲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绍兴年进士。淳熙间,以左奉议郎为江西漕司干官。因诗忤漕帅魏道弼被劾,夺三官。不得志以卒。作喆所著有寓山集三十卷,《文献通考》寓简十卷,《四库总目》考证有特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