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甲戌正月以金部郎分阃东淮正当金虏弃巢南奔之时人不愿往以君命不敢辞首尾五年而不得代戊寅腊月以少蓬召而病且衰矣自知不堪世用决意南归舟次豫章三疏丐闲而不得请幡然东下舣棹南康重湖阁夜梦人告之曰死于庐山之下

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移舟夜壑人閒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要把封疆安社稷,谁教轩冕换山林。
殷勤招隐知深意,五老朝来露玉簪。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位官员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和人生抉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嘉定甲戌年(公元某年)到戊寅年(公元某年)之间,诗人作为金部郎被派往东淮地区,正值金朝放弃巢穴向南逃亡的时期。作者被朝廷委派去一个别人不愿前往的地方,但因君命难违而不得不前往。在这五年里,他身心疲惫,想要归隐。在准备南归途中,他停泊在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希望能够求得闲职以便休养,但请求没有得到批准,于是决定继续东下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夜宿重湖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被告知将死在庐山之下。

2. 诗词分析:
首联“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描述了诗人来到庐山时阴郁的天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不安。他可能预感到未来的不幸或困境。

颔联“移舟夜壑人閒世,荷锸春郊物外心”,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静谧的山谷中停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他手持锄头在春天的郊外耕作,表现出一种隐逸的心态和对世事的超脱。这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要把封疆安社稷,谁教轩冕换山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渴望安定国家、保护百姓,但同时也渴望离开官场,回归山林过隐居生活。这种矛盾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尾联“殷勤招隐知深意,五老朝来露玉簪”,描绘了诗人梦中的情景。梦中有人告诉他将死在庐山之下,这可能是他对命运的预感或对未来的希冀。五老朝来露玉簪的景象,可能是诗人对庐山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和抉择时的内心矛盾和追求。他渴望回归自然、过隐居生活,但同时也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福祉。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