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竹枝词描绘了一幅太湖渔民生活的生动画面,语言通俗却充满意趣。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在莫釐峰下,装饰华丽的渔船(凤舟)正缓缓归来,远远望见六道高大的船帆依次展开。这里的"凤舟"和"高帆"暗示这不是普通渔船,而是运送贡品的官船。
后两句最有意思:渔夫们向岸上的官兵喊话——"羽林郎(侍卫)别放箭啊,我们老头儿是来送时鲜贡品的!"这句话活灵活现,既展现了渔民的小聪明(用进贡当护身符),又暗含对官府盘剥的无奈。一个"元"(本来)字,透露出这种"进鲜"已是常态。
全诗用轻松的口吻,展现了底层百姓在权贵面前的生存智慧。渔民们既要完成官府任务,又要避免被误伤,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被作者用日常对话巧妙呈现,读来令人会心一笑又心生感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