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诸暨抵剡 其二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江南水乡行舟图,充满宁静悠远的意境。

诗人乘着小船缓缓前行("夷犹双桨去"),暮色渐浓已分不清方向("暮不辨东西")。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树上("夕照偏依树"),秋色仿佛一半都落在了溪水中("秋光半落溪")。这里用"半落溪"的巧妙想象,把虚实景色融为一体。

抬头看天,秋风劲吹中一只大雁显得格外渺小("风高一雁小"),薄云让天空看起来更低垂("云薄四天低")。这两句通过大小、高低的对比,突显了天地辽阔与行旅孤寂。

最后小船停靠在水村杨柳岸边("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莽荡"二字既写水势浩渺,也暗含诗人漂泊的心境。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行舟、落日、飞雁到靠岸,每个画面都浸透着淡淡的羁旅愁思,却又带着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