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垂钓的闲适画面,充满生动的自然气息和隐逸情怀。
上片开头"人立柳阴桥"就像一张照片:一个人站在柳树成荫的小桥上,四周春风像渔网一样轻柔环绕。后两句用巧妙的反问,说谁愿意用这一丝清凉的春风,去交换浑浊黏腻的江湖风浪呢?这里"腥浪"暗喻纷扰的世俗生活。
下片更富童趣,雪白的鸥鸟和红嘴的鸭子,被想象成去当"五湖长"(管理湖泊的官)。最后两句把鱼群比作"鱼国",说它们年年享受春雨滋润,看紫色浮萍随波飘荡。这里"紫萍"可能暗指隐士的踪迹。
全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俗世的疏离。用儿童般的视角写鸥鸭当官、鱼群建国,在活泼的想象中透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语言明快如民谣,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