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用自然质朴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师默修禅观,龙升虎自閒"用比喻手法,说修行者静默打坐时,内心像龙虎般的力量自然达到平衡。这里"龙虎"代表人体内对立又统一的生命能量,通过禅修达到和谐。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修行境界:"眼开俱是道"是说开悟后看万物都蕴含真理;"心定亦无山"形容内心平静到连山的压迫感都消失了;"瘿木床三尺,蓬茅屋半间"用简陋的家具和茅屋,表现修行者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鍊成真积力,策景到瑶关"是修行成果:长期积累的修为(真积力)最终能助人抵达仙境(瑶关)。这里的"瑶关"不是真的天堂,而是比喻心灵达到的超脱境界。
全诗魅力在于:用"瘿木床""茅屋"等接地气的意象,搭配"龙虎""瑶关"等仙道意象,把日常修行写得既实在又神秘。告诉我们修行不在环境奢华,而在内心觉悟,只要专注修炼,简陋茅屋也能成为得道圣地。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内在超越"的智慧。
张炜
张炜(一○九四~?),字子昭,杭(今浙江杭州)人(《江湖后集》卷一○)。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作张伟,字书言,本贯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五十四。仕历不详。《江湖后集》收有《芝田小诗》一卷。张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校以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芝田小诗》(简称光绪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