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山林中的清修生活,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禅意境界。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人物:一位像东晋高僧慧远一样的高人隐居在庐山深处,住在祇树林中的幽静居所。"遁迹"和"幽居"都强调远离尘世的隐居状态。
中间四句用具体景物展现禅意:从一片石头、一座孤峰中能参悟佛法真谛,清澈的池水与皎洁的月光映照着修行者的禅心。高僧在房中挥动如意(一种法器)时,天花纷纷飘落;他坐卧之处,春草茂盛生长。这些意象都充满灵性,展现修行生活的神圣与自然。
最后两句总结主旨:这里完全不受世俗污染,只有像许询(字玄度)这样精通佛理的高士才能来寻访。用"俗尘"与"玄度"对比,突出修行之地的高洁。
全诗通过山林、池月、花草等自然景物,配合高僧的活动,营造出空灵脱俗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读者从画面中感受禅修的宁静与智慧,体现了唐代山水禅诗"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特点。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