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文宗儒
吾乡沈衢州,远致尺书在。
发书报文侯,有疽发于背。
我忧体肥人,此疾恐为害。
犹冀有良医,或倚以致瘥。
忧怀适浃旬,浙疏驰独快。
乃六月七日,死期特兼载。
哀哉此良牧,天夺真可怪。
念昔为永嘉,勤政略不懈。
豪民户先锄,淫鬼祠必坏。
抚下自有术,百里免凋瘵。
及此领郡符,先声过疆界。
穷谷争出迎,耄倪总罗拜。
君初闻再起,仕路厌行迈。
因察民情欢,下车始无悔。
爬梳积弊源,一旦决欲溃。
坐堂日孜孜,访问及细碎。
孰为狼所贪,孰为蚊所嘬。
犴狱满冤囚,亲手为破械。
去岁东海涯,光气作妖怪。
横飞类鬼车,数丈无首戴。
具疏即自劾,遂及弊事概。
谓此如许除,吾宁自引退。
有司格不行,当道有窒碍。
公退长太息,空负民所爱。
吾惟尽职业,庶偿为守债。
使民自按堵,守法勿就逮。
百家立为约,礼义相告戒。
民曰贤侯言,敢不各敬佩。
君终抱忧思,弊事卒吾败。
大者如盐铁,骨髓竭称贷。
彼力固已穷,吾体亦真惫。
遥遥走一使,求去乃至再。
知己总爱才,不使投匦内。
孰知今日事,俄有此变态。
凡君求归休,民辄叹无赖。
群情达铨曹,以及寮与寀。
今也魂茫茫,棺归只空廨。
岂惟民无依,失侣嗟我辈。
久为晚年期,几杖作乡会。
对酒乏清言,临事无善诲。
城西多旧游,山色愁晚对。
有穴未及临,泪尽继以慨。
发书报文侯,有疽发于背。
我忧体肥人,此疾恐为害。
犹冀有良医,或倚以致瘥。
忧怀适浃旬,浙疏驰独快。
乃六月七日,死期特兼载。
哀哉此良牧,天夺真可怪。
念昔为永嘉,勤政略不懈。
豪民户先锄,淫鬼祠必坏。
抚下自有术,百里免凋瘵。
及此领郡符,先声过疆界。
穷谷争出迎,耄倪总罗拜。
君初闻再起,仕路厌行迈。
因察民情欢,下车始无悔。
爬梳积弊源,一旦决欲溃。
坐堂日孜孜,访问及细碎。
孰为狼所贪,孰为蚊所嘬。
犴狱满冤囚,亲手为破械。
去岁东海涯,光气作妖怪。
横飞类鬼车,数丈无首戴。
具疏即自劾,遂及弊事概。
谓此如许除,吾宁自引退。
有司格不行,当道有窒碍。
公退长太息,空负民所爱。
吾惟尽职业,庶偿为守债。
使民自按堵,守法勿就逮。
百家立为约,礼义相告戒。
民曰贤侯言,敢不各敬佩。
君终抱忧思,弊事卒吾败。
大者如盐铁,骨髓竭称贷。
彼力固已穷,吾体亦真惫。
遥遥走一使,求去乃至再。
知己总爱才,不使投匦内。
孰知今日事,俄有此变态。
凡君求归休,民辄叹无赖。
群情达铨曹,以及寮与寀。
今也魂茫茫,棺归只空廨。
岂惟民无依,失侣嗟我辈。
久为晚年期,几杖作乡会。
对酒乏清言,临事无善诲。
城西多旧游,山色愁晚对。
有穴未及临,泪尽继以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好友沈文儒(文宗儒)而作,通过回忆逝者的为官经历和品德,表达深切的哀痛与惋惜。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沈文儒勤政爱民的形象,以及作者对挚友离世的痛心。
内容分析: 1. 噩耗传来(开头部分) 作者收到书信,得知沈文儒背上生疮(疽),担心他因体胖而病情加重,虽寄望于良医,但最终好友还是在六月初七去世。"天夺真可怪"一句,流露出对天意无常的愤懑。
2. 追忆政绩(中间部分) - 勤政爱民:沈文儒在永嘉任职时,打击豪强、破除迷信,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调任衢州后,他深入民间,平反冤狱,甚至因灾异现象主动上书自劾,愿承担责任。 - 改革受阻:他试图革除盐铁等积弊,但因官场阻力未能成功,只能叹息"空负民所爱",但仍坚持尽职尽责,教导百姓守法。 - 百姓爱戴:诗中多次提到民众对他的拥护,如"穷谷争出迎""民曰贤侯言",甚至他请求辞官时,百姓都叹息失去依靠。
3. 悲痛悼念(结尾部分) 作者哀叹好友棺椁归乡时只剩空荡的官署,不仅百姓失去依靠,自己也失去了挚友和人生向导。最后以"泪尽继以慨"收尾,悲痛之情达到顶点。
诗歌亮点: - 真实感人的细节:如沈文儒亲自为囚犯解开枷锁("亲手为破械")、因灾异自劾等事例,生动刻画了一位清廉负责的官员形象。 - 对比手法:将沈文儒的理想(改革弊政)与现实(官场阻碍)对比,突出他的无奈与坚持。 - 朴素语言中的深情:没有华丽辞藻,但"哀哉此良牧""魂茫茫"等平实语句反而更显痛彻。
核心思想: 这首诗既是对一位好官的赞颂,也是对官场积弊的隐晦批判,更是对知己离世的深切悼念。通过沈文儒的故事,作者呼吁为官者应心系百姓,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