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两首诗是丈夫悼念亡妻的作品,情感真挚动人。
第一首诗中,诗人用"蜡烛被风吹灭"比喻妻子突然离世,用"两年同床共枕的日子像流水般逝去"表达对往昔的怀念。"虽然知道不该在人前痛哭"这句,写出了男性在丧妻后强忍悲痛的克制,但"时常靠着栏杆偷偷哭泣"又透露出内心难以排解的哀伤。
第二首的意境更加苍凉。"月光下海风呼啸"营造出孤寂的氛围,"你已长眠地下,我却像飘零的蓬草"形成生死两隔的对比。最后两句尤为巧妙:门前虽然站着如花般美丽的女子,但她们的心怎能和亡妻相比呢?这里既表达了对妻子独一无二的深情,也暗含了对再婚的抗拒。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蜡烛、流水、蓬草等日常意象,配合"奈何""争奈"这些口语化的感叹词,让悲伤情绪自然流淌。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克制又深刻的思念——丈夫在人前强撑坚强,独处时却泪流不止;面对新人,始终忘不了旧人。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