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家藏夏仲昭竹

我昔乘骢按江右,仲昭来作筠阳守。
当时写竹独擅名,自昔非人不轻授。
一朝趋拜容台命,南浦楼前适相觏。
赠我朝阳舞凤图,疑似箫韶九成奏。
家藏倏忽廿四载,素绢虽陈墨如旧。
兹晨拂拭悬素壁,烂熳辉光动晴昼。
千仞翔来览德辉,九苞振起铺文绣。
须臾飒飒起风雨,又似虞廷弄清味。
光价真追老可踪,声华岂在坡翁后。
公又已为泉下客,白璧黄金亦难购。
老我题诗遗子孙,睹物思人泪沾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珍藏一幅名为《朝阳舞凤图》的竹画的故事,表达了对画家夏仲昭的怀念和这幅画的艺术魅力。

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回忆相识:开头作者回忆自己当年在江西做官时,认识了擅长画竹的夏仲昭。当时夏仲昭在筠阳当官,画竹很有名,但不轻易给人画。

2. 获赠名画:后来夏仲昭升官离开时,在南浦楼前偶遇作者,赠送了这幅《朝阳舞凤图》。作者觉得画中的竹子像凤凰在朝阳下起舞,仿佛听到了上古的仙乐。

3. 珍藏多年:这幅画在家收藏了24年,虽然绢布旧了,但墨色依然如新。现在重新挂出来欣赏,画作在阳光下依然光彩夺目。

4. 赞美画技: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画中竹子:像凤凰展翅高飞,羽毛华丽;又像风雨中摇曳的竹子,发出悦耳的声音。认为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堪比宋代画竹名家文同(老可),名声不输苏东坡。

5. 睹物思人:最后感叹夏仲昭已经去世,这样的珍品用黄金美玉也买不到了。现在题诗留给子孙,看着画想起故人,不禁泪湿衣袖。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凤凰、风雨等生动比喻,让读者想象出画中竹子的神韵
- 通过24年珍藏的细节,体现对画作的珍视
- 结尾的感慨真挚动人,表达了对故友和艺术的深厚感情
- 让读者感受到:好的艺术品能超越时间,成为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