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对家国责任的思考。
前四句写的是诗人移居耶溪后的闲适生活:鸡犬在渔村中自由活动,诗人可以随意漫步、放声歌唱。朋友来访时,远处的青山仿佛也在热情迎接,主客尽兴饮酒。这里用鸡犬、渔舟、远山等意象,勾勒出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后四句笔锋一转:虽然随身带的书籍行李不多,穿着轻薄的荷衣(象征隐士生活),但诗人突然想到谢安(东晋名臣)的故事——即便过着闲适生活,最终仍要为百姓做事。这里通过"谢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闲居却不忘责任"的内心矛盾。
全诗妙在两种生活的自然过渡:前段写隐居之乐,后段写济世之志,用"忽起"二字巧妙转折。就像现代人偶尔会向往田园生活,但最终还是会牵挂社会事务一样,展现了古代文人"进退之间"的真实心态。语言清新如"荷衣著甚轻",用典自然不晦涩,读来既能感受山水之美,又能体会知识分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