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来政简颇耽滇园之乐诗以自警(丁亥)

旧游无此好楼台,颇识前人费度裁。
一百馀年人递去,八千里路我能来。
风亭月榭参差见,仙馆神祠次第开。
止水恰容鱼活泼,閒阶尽彀鹤毰毸。
骋怀端在春三月,涉趣何妨曰几回。
筇杖试携铿翠石,菜锄亲把划苍苔。
莺流燕蛰谁先到,棠芾桃夭合共栽。
山磴看山收画本,竹林隐竹伴茶杯。
抱书孙至还教拜,擘𥿄诗成不用催。
适意如斯筹远否,此翁未是镇边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退休官员在自家花园享受闲适生活时写下的,字里行间透着满足与自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花园里的时光旅行
诗人用"一百余年人递去,八千里路我能来"这样生动的对比,说这座百年园林换了好几任主人,如今自己从远方来此定居。他像导游一样带我们参观:有风吹的亭子、月照的水榭("风亭月榭"),还有供奉神仙的祠堂。最妙的是他写池塘里的鱼"活泼"游动,台阶上仙鹤悠闲踱步,这些动态描写让整个园子活了起来。

2. 退休生活的快乐清单
诗中罗列了他的日常乐趣:春天散步赏景("骋怀端在春三月")、拿着锄头打理菜地、拄着竹杖听石头清脆的响声。他像老园丁般自豪地说起栽种的海棠桃树,又像画家般在山路上收集风景素材。最温馨的是教孙子行礼、悠闲地品茶写诗这些家庭场景,比那些华丽辞藻更有生活温度。

3. 藏在享受中的自省
虽然通篇写闲适,但标题"诗以自警"透露了弦外之音。结尾"此翁未是镇边才"像突然按下的暂停键——这位老人提醒自己:眼前舒适的生活固然好,但比起那些戍守边疆的将领,自己的才能终究有限。这种突然的清醒让全诗超越了普通田园诗,展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自省精神。

全诗就像用文字搭建的江南园林:既有假山流水的美景,也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最后在亭台楼阁间忽然露出一面镜子,照见诗人知足常乐又保持清醒的人生态度。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