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遗迹

吾能舟淤河,吾能梁老圮。
要使保定府,周道荡如砥。
前之守者谁,此语恐有矣。
九年梦寐中,日月去奔驶。
尚遗圯与河,白石浸洿水。
赵侯洮河来,言若不启齿。
鞭山下万石,荷锸甚屯■(巾羲)。
褰帷漫逶迤,众目随顾指。
畚泥成高丘,修虹截波起。
老翁争出门,快睹百艘舣。
薪夫采薪归,信脚下脚履。
昔为寂寞区,今化喧闹市。
吾无曾见闻,得之傅太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地方官为民修路治水的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官员的实干精神 前四句像官员立军令状:"我能疏通淤塞的河道,能修好垮塌的桥梁,定要让保定府的道路平坦如磨刀石!"但紧接着吐槽:"之前那些官员估计也说过这话"——暗示光喊口号没用。

2. 拖延九年的烂摊子 用"九年梦寐"形容问题久拖不决,石头桥墩泡在臭水里,画面感很强。就像今天老百姓吐槽"豆腐渣工程烂尾多年"。

3. 新官上任三把火 赵姓官员(赵侯)雷厉风行: - 像赶羊群一样指挥工人运石料("鞭山下万石") - 亲自挽袖子监工("荷锸"指扛着铁锹) -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众目随顾指"像现在领导视察)

4. 旧貌换新颜 最生动的对比描写: - 过去:老头懒得出门,砍柴人都要绕道走 - 现在:老头抢着看热闹,河面停满船只,柴夫随便走,冷清地变闹市 像极了今天城中村改造前后的变化。

5. 点睛之笔 最后两句很幽默:"我没亲眼见证,是听傅太史说的"——既保留史料真实性,又暗示这样的好官值得被记载。

核心魅力: 全诗像部微型纪录片,没有华丽辞藻,用"泡臭水的石头""老头看热闹"等生活细节,把官员政绩写得接地气。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办实事的老百姓都记得住,喊口号的终成笑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