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兰畦早春书事韵

寒尽山中未觉春,更惊白发夜来新。
桃源幸不经秦火,栗里端宜署晋人。
俯仰百年终有恨,推敲一字未全贫。
诗成且漫题名姓,莫被遐荒传逸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早春时节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精神自由的坚守。

开头两句"山中感觉不到春天来临,突然发现白发又添新痕",用山中春意迟来比喻隐居生活的封闭,白发新生则暗示岁月无情。这种对衰老的惊讶,其实是许多中年人共有的体验。

中间四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达精神追求。"桃花源躲过秦朝战火"暗指自己守护着纯净的理想世界,"栗里村该写上晋代隐士"则是以陶渊明自比,强调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人生百年终有遗憾"道出普遍的人生况味,"反复推敲诗句不算真穷"则展现文人特有的精神富足。

结尾两句最耐人寻味。诗人写完诗却不想留名,怕被当作隐士传颂远方。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既想保持独立,又不愿被贴上标签。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又设置"仅自己可见",在表达与隐藏之间徘徊。

全诗的魅力在于把隐居者的日常感受写得极具共鸣:我们都害怕衰老,都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都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定义。诗人用早春山景作背景,把这些人生困惑写得既优美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