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仲明侍御邀集西清馆听文儿歌
平波削玉天倒明,绿绡轻绉凉醿生。
芙容千尺回绣楹,一枝含艳忽有声。
圆珠沥沥溜盘走,不断柔烟醉春柳。
点点鸣泉滴暗冰,微啼征妇背红灯。
林间轻籁时能止,斑竹鸾弦几回死。
蜡花半剪夜色遥,况复霞凝酒晕娇。
欲邀眼笑心先荡,得近衣香魂已销。
此际心魂余几许,不知离却寒塘渚。
且向花龛忏有情,高楼睡掩秋山雨。
芙容千尺回绣楹,一枝含艳忽有声。
圆珠沥沥溜盘走,不断柔烟醉春柳。
点点鸣泉滴暗冰,微啼征妇背红灯。
林间轻籁时能止,斑竹鸾弦几回死。
蜡花半剪夜色遥,况复霞凝酒晕娇。
欲邀眼笑心先荡,得近衣香魂已销。
此际心魂余几许,不知离却寒塘渚。
且向花龛忏有情,高楼睡掩秋山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西清馆"举办的音乐雅集,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画面,展现了音乐带来的极致美感。
开篇用"平波削玉"形容琴声如平静水面上泛起的玉色波纹,接着用"绿绡轻绉"比喻乐声的轻柔婉转。歌者"文儿"的嗓音如芙蓉绽放,突然一声清唱惊艳全场。诗人用"圆珠沥沥"形容歌声如珍珠滚落玉盘,又似春日柳烟般缠绵。
中段音乐转入哀婉,像暗冰滴落的泉水,又像思妇背灯轻泣。乐声时而如林间微风,时而似断弦的悲鸣。在烛光与晚霞映照下,酒意与乐声交融,让人心神荡漾。
结尾处诗人完全沉醉,感觉魂魄都要被音乐勾走。他提议向花龛忏悔这份痴迷,最终在秋雨声中,整场音乐雅集在高楼安睡中落下帷幕。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声音的形态,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震颤。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官描写,展现了音乐从清亮到哀婉,最终令人魂牵梦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