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伤族罹祸》表达了一种在政治迫害中坚守忠义的精神,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第一句"谁计忠成九族殃":
谁说忠诚一定会连累全家?——作者用反问语气,暗指历史上忠臣常因得罪权贵而全家遭难(比如明朝方孝孺被诛十族)。但他并不因此后悔自己的选择。
第二句"行藏我亦似文方":
我的处境就像当年的方孝孺(文方)。这里用明代忠臣方孝孺的典故,表明自己同样面临"说真话会连累家人,不说又违背良心"的困境。
第三、四句"但能完得君臣节,磨涅从他也不妨":
只要守住臣子的本分,就算被诬陷折磨也无所谓。"磨涅"指被污名化或遭受酷刑,但作者认为只要内心忠于原则,外在的迫害都可以坦然接受。
核心思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展现了中国传统士人"宁为玉碎"的气节。作者明知坚持正义会连累亲人,依然选择做"硬骨头",把道德操守看得比生命和家族利益更重要。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就像现代人面对不公时,明知可能遭报复仍选择发声的精神。
张家玉
(1615—1647)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