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变迁,表达了历史兴衰自有定数的感慨。
前两句"襄城七圣云迷泽,槐里三原草合烟"描绘了两个历史典故:襄城七圣迷失在云雾沼泽中,槐里三原(汉代帝王陵墓)如今荒草丛生。这两个意象都在说曾经的辉煌如今都已湮没。
后两句"今古兴亡元有数,福华当日为谁编"是诗人的感悟:古今兴衰本来就有定数,当年追求的荣华富贵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呢?这里"福华"可以理解为富贵荣华,"为谁编"用编织作比喻,暗示这些繁华都是虚幻的。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用具体的历史遗迹做例子,说明再辉煌的过去终将消逝,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生动的画面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