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观玉蕊花

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时控綵鸾过旧邸,摘花持献玉皇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的画面,核心是赞美唐昌观中玉蕊花的神奇与高洁。

前两句"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用神话元素引入:玉蕊花像仙界的珍宝(瑶华琼蕊),不知何时被种在人间。提到萧史(传说中乘龙飞升的仙人)和秦嬴(秦穆公之女弄玉,后成仙),暗示这花与神仙世界有关,在紫色云烟中若隐若现。

后两句"时控綵鸾过旧邸,摘花持献玉皇前"展开想象:仙人时常骑着彩凤般的坐骑(綵鸾)经过这里,摘下玉蕊花去献给玉皇大帝。这里把道观比作神仙的"旧邸"(行宫),突显玉蕊花的珍贵——连神仙都要采它献礼。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明明写人间花朵,却用仙界典故,让普通的花有了超凡气质。诗人不直接夸花多美,而是说"神仙都来摘",这种侧面烘托比直白描写更有韵味,让人感受到玉蕊花不食人间烟火的特质。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