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庙

曾闻叩马犯君颜,万古清风满世间。
若使干戈为揖让,夷齐终不死空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夷齐庙》,讲述的是两位古代贤士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诗的前两句提到他们曾因直言谏诤而触犯了君主,但他们的行为却永远充满了清风正气,影响了整个世界。这里的“叩马犯君颜”指的是他们不畏权威,敢于直言劝谏的行为。而“万古清风”则形容他们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影响深远,流传千古。

第三句“若使干戈为揖让”,作者设想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即如果武力可以变成礼让,那么争斗和战争就会变得不再必要。这里的“干戈”指的是战争和冲突,而“揖让”则是礼让和和平的意思。

最后一句“夷齐终不死空山”,意思是如果真的达到了这样的和平世界,伯夷和叔齐就不会像在现实中那样,选择隐居山林,而是在这个理想的环境中继续为和平、礼让作出贡献。他们不会因为争斗的消失而无所事事,而是继续用他们的智慧和美德,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赞美了伯夷和叔齐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礼让世界的向往。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