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在茅山远眺的宁静景色,充满了自然与时光交融的美感。
前两句"东山数茅屋,一半是斜阳"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画面:山坡上散落着几间茅草屋,夕阳的余晖温柔地笼罩着它们。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仿佛看到金色阳光洒在茅屋上的温暖景象。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山中的生机与静谧:"门掩垣衣老"说老旧的院墙爬满青苔,"溪流石发香"写溪水流过石头带来清香。这两句用拟人手法,让青苔和石头都有了生命感。"归云阴磴湿"描写暮云归来时山间石阶变得湿润,"玄鸟暮天长"写飞鸟在渐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山间傍晚特有的湿润清凉氛围。
最后两句"莫怪忘三伏,千峰夕气凉"是点睛之笔:不要奇怪为何忘记了夏日的酷热,因为群峰间的晚风实在太凉爽了。这里巧妙地把夏日炎热与山中清凉对比,突出了自然带给人的舒适感受。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夏日山居的闲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茅屋、斜阳、溪流、飞鸟等景物的白描,自然流露出对这份宁静的喜爱。读来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山间傍晚的凉意,暂时忘却尘世的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