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 其二
古瀑如清琴,能起尊者舞。
山灵领其意,泠泠不时抚。
我行湿双履,拨草寻来处。
过岭逢高松,疑曾挂金缕。
山花拈不尽,纷纷笑岩户。
掷杖还自嗤,空窗想眉妩。
何地无寒泉,行人自尘土。
苍茫沿涧归,踏石惊吼虎。
山灵领其意,泠泠不时抚。
我行湿双履,拨草寻来处。
过岭逢高松,疑曾挂金缕。
山花拈不尽,纷纷笑岩户。
掷杖还自嗤,空窗想眉妩。
何地无寒泉,行人自尘土。
苍茫沿涧归,踏石惊吼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境般的山水之旅,充满奇幻色彩和自然灵性。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走进他的梦境:
1. 开篇把瀑布比作"清琴",说它的水声能让高僧起舞,山神也懂得欣赏,时不时拨动琴弦——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活了起来。
2. 中间写梦境中的探险:踩着湿鞋拨开草丛找水源,翻过山岭遇见挂着阳光(金缕)的松树,山岩间野花像在嘲笑迷路的旅人。这些细节既真实又梦幻,特别是"掷杖自嘲"的举动,透露出梦醒后的恍惚感。
3. 结尾最有深意:诗人醒悟到不是泉水本身神奇,而是俗世中人(尘土)少见多怪。最后"踏石惊虎"的戛然而止,既保留梦境的惊险感,又暗喻现实中的危机——可能指官场险恶或人生困境。
全诗妙在虚实交织:看似写山水,实则借梦境表达对现实的思考。那些看似奇幻的遭遇(起舞的尊者、会笑的山花),其实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反映他对纯净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