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斋中种菊甚多两度叩之皆不遇偶值之桥上启门一看因成一首似徐大御六
两度叩君家,椒图掩清昼。
过桥遇吾子,一笑启圭窦。
早菊既已零,晚英今竞秀。
丛丛媚寒地,粲粲罗庭岫。
瀹茗恣高谈,论心契知旧。
屡吐肝鬲言,哀我穷独后。
徒贻老亲忧,多谢良朋厚。
买妾愧囊钱,感时薄铜绶。
愁来有浊醪,倾壶就荒囿。
过桥遇吾子,一笑启圭窦。
早菊既已零,晚英今竞秀。
丛丛媚寒地,粲粲罗庭岫。
瀹茗恣高谈,论心契知旧。
屡吐肝鬲言,哀我穷独后。
徒贻老亲忧,多谢良朋厚。
买妾愧囊钱,感时薄铜绶。
愁来有浊醪,倾壶就荒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两次去朋友徐大御六家拜访都没遇到人,后来在桥上偶遇,朋友热情邀请他进门赏菊、喝茶聊天的温馨场景。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拜访过程(前4句):两次敲门都没人在,却在桥上偶遇朋友。朋友笑着打开小门(圭窦指小门)邀请他进去,显得很亲切。
2. 赏菊情景(中间4句):早开的菊花已经凋谢,晚菊正开得灿烂。一丛丛菊花在寒冷中依然娇艳,把庭院点缀得像开满花的山峦。这里用"粲粲"形容菊花明亮耀眼的样子。
3. 谈心内容(后8句):两人煮茶畅谈,聊得很投缘。朋友多次真诚地安慰作者目前的困境:既担心让父母忧愁,又感激朋友的关心。作者自嘲说穷得连纳妾的钱都没有,当个小官(铜绶指低级官印)也惭愧。最后说幸好有浊酒可以借酒消愁,两人就在荒芜的园子里对饮。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场景展现友情:偶遇、开门、赏花、喝茶这些日常细节特别真实
- 对比手法很巧妙:两次扑空与一次偶遇、早菊凋零与晚菊盛开、豪华的"椒图"门环与简陋的"圭窦"小门
- 朋友间的坦诚相待:能直接诉说自己的窘迫(没钱纳妾、官职低微),说明是真朋友
- 寒菊的象征意义:就像在寒冷中依然绽放的菊花,他们的友情和品格也经得起困境考验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在荒园喝酒的画面,虽然环境简陋,但有知心朋友相伴,苦中也能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