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作三章 其二
木叶彫已残,朔风尔毋劲。
况予心多愁,未堪役繁听。
感物徒悔劳,持理稍资定。
乾坤有万迁,元气挟全胜。
脱然释我怀,耳目返虚孕。
疾捲天关云,不滓海光净。
寂日供鬯游,吾还鼓佳兴。
行随觅橡童,纡回度松磴。
况予心多愁,未堪役繁听。
感物徒悔劳,持理稍资定。
乾坤有万迁,元气挟全胜。
脱然释我怀,耳目返虚孕。
疾捲天关云,不滓海光净。
寂日供鬯游,吾还鼓佳兴。
行随觅橡童,纡回度松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萧瑟景象,以及诗人面对自然变化时内心的感悟和超脱。
开头四句写景抒情:树叶已经凋零残败,北风啊你别再猛烈吹了。更何况我心里充满忧愁,实在受不了这些纷乱的声音。这里用树叶凋零和北风呼啸,暗示人生困境和外界压力。
中间六句是诗人的思考:面对景物变化感到后悔劳心,但掌握道理后内心渐渐平静。天地万物都在变迁,但自然元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想到这里,突然觉得释怀了,感官也回归平静。这里诗人悟出了"顺应自然"的哲理。
最后六句写超脱后的心境:希望狂风卷走乌云,让海天恢复澄净。在寂静的日子里畅快游玩,重拾美好兴致。跟着捡橡果的孩童,悠闲地走过松林间的石阶。这里用"卷云""净海"的意象,以及跟随孩童的细节,展现诗人放下烦恼后的轻松自在。
全诗通过"悲秋-思考-超脱"的情感脉络,告诉我们:面对自然变迁和人生困境时,不必过分忧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平静,就能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诗中"孩童捡橡果""松林石阶"等生活化描写,让哲理思考显得亲切自然。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