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 买碧桃二本,供之莫愁小影前,赋此纪事
粉染南朝白,脂染东风碧。犹想当年阿侯,生小脸痕靧雪。
把红儿供养郁金堂,要沾些福泽。
旧作王家妾,今作卢家客。曾住乌衣玳梁,双燕也还认得。
错疑他姊妹嫁欢来,惹个侬愁绝。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买了两株碧桃花,放在莫愁女的小像前供奉,并借花怀古的细腻情感。
上片用"粉染""脂染"形容桃花的娇艳,把花比作南朝美女莫愁小时候白里透红的脸蛋。作者把花供在郁金堂(莫愁住处),是想沾点这位古代美人的福气。这里用"红儿"代指桃花,既写花色,又暗指莫愁的小名,非常巧妙。
下片转入更深层的联想。说桃花前世是王家(可能指东晋豪门)的妾室,今生成了卢家(莫愁嫁入的家族)的客人。燕子还认得这曾是豪门宅邸的房梁,却误以为桃花是莫愁姐妹改嫁而来,惹得词人愁绪万千。
全词最妙的是把桃花、燕子都写活了:桃花带着前世记忆,燕子保留着旧时印象,而作者自己则沉浸在古今交织的愁思中。通过买花供花这件小事,串联起南朝典故、乌衣巷往事,用"错认"的戏剧性场景,把历史沧桑感写得既轻盈又深刻。最后"惹个侬愁绝"用口语化的表达,让厚重的怀古之情突然变得亲切可感。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