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山峪北行三十里偶成

十年四度往来频,世事翻云覆雨新。
梧老待栖孤凤下,茅收欲赋众狙嗔。
久知朱绂应抛我,每对青山觉泥人。
自是幼舆饶骨相,非关中散出风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对人生际遇的感慨,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第一句说十年间四次走过同一条路,暗指自己频繁奔波却没什么成就。就像现代人常感叹"年年打工年年穷",日子在重复,世界却变化飞快("世事翻云覆雨新")。

第二句用两个比喻:老梧桐树等着凤凰来住(暗指自己怀才不遇),又像《庄子》里养猴人早上给猴子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就被咬(比喻现实总不如意)。就像今天有人想创业却找不到投资人,想躺平又怕被社会淘汰。

第三句自嘲早知道当不了大官("朱绂"指官服),每次看到青山就觉得自己像泥巴一样普通。这种心态很像现代人边刷朋友圈看别人成功,边觉得自己是条咸鱼。

最后两句用两个历史人物对比:说自己像晋代的谢鲲(字幼舆)天生有才,但混得不如嵇康(中散大夫)那样潇洒。就像有人说"我本来能当艺术家,结果成了996打工人"。

全诗用旅途见闻串起职场失意、理想受挫的感慨,把古代文人的怀才不遇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在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状态中自我安慰。那些凤凰、猴子的比喻,换成现在就是"想当风口上的猪,结果成了韭菜",古今打工人的烦恼其实差不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