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在调侃三位诗人,实则借古讽今,暗藏深意。
前两句"玉树铜驼恨未忘,永和一阕拟连昌"用了两个典故: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和西晋索靖预言国家将乱的"铜驼荆棘",暗示诗人对前朝灭亡的痛惜。"永和"指王羲之兰亭雅集,"连昌"是元稹描写唐玄宗盛衰的《连昌宫词》,这里说诗人试图用风雅文字记录时代变迁。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吴梅村(明末清初诗人)不再做复国美梦,反而把描写闺阁生活的诗送给卞玉京(明末名妓)。这里用"梅花梦"暗指明遗民的复国理想,"闺咏"则暗示诗人转向逃避现实的创作。
全诗的精妙在于:通过对比历史典故与现实选择,揭示了文人面对朝代更替时的矛盾心理——既难忘亡国之痛,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诗中"戏为俳体"的轻松语气,反而强化了这种时代悲剧感,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