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岩

一等造化功,此岩以(四库本作何)异绝。
其高仅齐云,中空杳如月。
如月月不圆,望之光芒全。
何人植苍桂,婆娑亦相缘。
凡物偶有象,爱好独难偏。
强名虽自人,所得重天然。
诗人(四库本作者)衒巧思,或比蚀与弦。
由来假借中,奚必加钻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处奇特的岩石景观,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结合。下面我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解析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一等造化功,此岩以(四库本作何)异绝。”,意思是这座岩石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与众不同,引人注目。这表明作者是在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下来,“其高仅齐云,中空杳如月。”,写出了岩石的高度并不高,但中空的部分却像月亮一样神秘莫测。“杳如月”描述了中空部分的朦胧和深邃,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如月月不圆,望之光芒全。”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中空部分即使不圆,看起来却闪耀着光芒。这里的“光芒全”暗示了岩石内部虽空,但有一种内在的光芒或活力,让人感到神秘又美好。

“何人植苍桂,婆娑亦相缘。” 接着,作者引入了一株苍老的桂花树,与岩石一起相依相伴。“婆娑”形容树的姿态随风摇曳。这里寄托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凡物偶有象,爱好独难偏。”作者进一步阐述,所有事物都有其形象和特点,但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得到人们的偏爱。“独难偏”强调了这种偏爱的难得和独特性。

“强名虽自人,所得重天然。” 这一句表明,虽然人类给事物起了一个名字,但这自然之美和魅力来自于自然本身,而不是人为的赋予。“所得重天然”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性和珍贵性。

最后,“诗人(四库本作者)衒巧思,或比蚀与弦。”作者引用了诗人的诗句,认为诗人通过巧妙构思,把岩石比作有缺损的“蚀”或弦月。这里点明了自然景观的美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和诗意创作。

“由来假借中,奚必加钻研。” 最后两句解释说,这种联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之美,不需要刻意去钻研或探究太多。“奚必”表明这种自然之美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过多分析和研究。

整首诗通过对奇特岩石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和自然之美的真实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