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客海棠下以东坡诗红萼是乡人之句分韵予得丝字
南国候伤早(原作旱,据殿本改),东皇驾如驰。
月正未强半,红紫皆离披。
蜀花异凡品,作态能矜持。
可怜多迫蹴,竟随群卉移。
如彼市门女,狼籍施胭脂。
又如贱锦工,忙掷梭中丝。
匆匆不耐看,欲速将何为。
碧鸡有佳人,睡足晨妆迟。
含姿自爱惜,肯受春风欺。
思之不可见,感事肠生悲。
月正未强半,红紫皆离披。
蜀花异凡品,作态能矜持。
可怜多迫蹴,竟随群卉移。
如彼市门女,狼籍施胭脂。
又如贱锦工,忙掷梭中丝。
匆匆不耐看,欲速将何为。
碧鸡有佳人,睡足晨妆迟。
含姿自爱惜,肯受春风欺。
思之不可见,感事肠生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海棠花在早春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开头四句说南方春天来得太早,春神(东皇)的车驾跑得太快。才到月中旬,各种花朵就已经凋谢了。这里用"驾如驰"形容春天过得飞快,就像马车狂奔。
中间八句用两个绝妙的比喻写海棠的凋零:
1. 把匆忙凋谢的海棠比作"市门女"(街头卖笑的女子),胡乱涂抹胭脂却显得狼狈。
2. 又比作粗劣的织工,胡乱抛掷织机上的丝线。这两个比喻都突出了"匆忙不得体"的感觉。
最后六句笔锋一转,写想象中的"碧鸡佳人"(可能指理想中的海棠或美人)。她慵懒晨起,从容梳妆,不受春风摆布。但这样的美好只能想象,现实中看不到,所以诗人感到悲伤。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市井女子和拙劣织工来反衬理想中的高洁形象,形成强烈对比。诗人表面写花,实际是在感叹:世间多数美好都仓促消逝,真正从容自持的品格却难以寻觅。这种对"速成之美"的批判和对"从容之美"的向往,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共鸣。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