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八咏 其三 对雨

应节时行泽易流,腻云低每覆楼头。
空才明转注如瀑,炎乍蒸随飒似秋。
稻黍沾膏遍高下,鸥凫乘浪喜轻浮。
未纾心事谁知觉,伏汛淮黄安妥不。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雨景的诗词,名为《消夏八咏 其三 对雨》。让我们逐句分析:

第一句“应节时行泽易流”,描述了雨水随着季节到来而自然地流淌,这里的“泽”指的是雨水,“易流”表示雨势较大,水流很急。

第二句“腻云低每覆楼头”,形象地描绘了乌云低垂,几乎要覆盖楼头的景象,展现出雨前的氛围。

第三句“空才明转注如瀑”,描述了雨势的变化,从乌云密布到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给人一种突然大雨的感觉。

第四句“炎乍蒸随飒似秋”,则描绘了夏日的炎热在大雨后稍微得到缓解,伴随着凉爽的风,仿佛进入了秋天。这里的“炎乍蒸”表示炎热的天气,“飒”则是凉爽的风声。

第五句“稻黍沾膏遍高下”,描述了农田的景象,雨水滋润了稻田和谷地,不论高地低洼都受到了雨水的恩惠。

第六句“鸥凫乘浪喜轻浮”,则是描绘了水鸟在雨中乘浪飞翔的欢乐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七句“未纾心事谁知觉”,诗人在此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这种情感在雨景中显得更加深刻。这里的“心事”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感受,他的忧虑和不安在雨景中更加凸显。

最后一句“伏汛淮黄安妥不”,可以理解为诗人询问关于淮河黄河流域的洪水情况,是否安全无虞。这里的“伏汛”指的是夏季的洪水,“淮黄”则指的是淮河和黄河。

整首诗通过对雨景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的景象和情感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