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丁亥)

野外疏行迹,深林客到迟。
江湖殊后会,风雨惜前期。
秋草飞黄蝶,浮萍漾绿池。
南楼夜吹笛,寥落故园思。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野外疏旷之地的所见所感。首先,从“野外疏行迹”可以看出,作者正在野外行走,周围没有太多的人烟,环境比较开阔。接着,“深林客到迟”则表达了作者走进深林,感受到自己与这片自然环境的相遇有些晚,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亲近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江湖殊后会,风雨惜前期”,则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于某种约定的期待。“江湖”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指的是世界之大,“殊后会”则意味着分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重逢。而“风雨惜前期”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某些事情的珍惜,担心风雨等自然因素会影响或者改变原有的计划。

再接下来的两句,“秋草飞黄蝶,浮萍漾绿池”,则是作者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描绘。秋草上的黄蝶飞舞,给人一种秋天的萧瑟之感;而绿池中的浮萍荡漾,则给人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感觉。这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南楼夜吹笛,寥落故园思”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南楼之夜吹笛,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更加深刻和浓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非常真实,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被吸引和感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