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杨虞臣丈

先君捐馆时,亲旧止四五。
丁宁奉遗训,我没谁抚汝。
孤生卧苫块,泣血诵此语。
杨公十年旧,不见五年许。
两萍忽相遇,握手涕如雨。
高怀几骨肉,老语倾肺腑。
生死见交情,公固不愧古。
呜呼英锐气,又掩泉下土。
我行田野间,陈迹时一睹。
尚馀旧题壁,犹有所畦圃。
二儿吾未识,必有称家主。
寥寥先友记,文缺久不补。
渠如能缀缉,吾敢惮覼缕。
但得行实完,虽迟不犹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悼念好友杨虞臣的作品,用平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深切哀思。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回忆丧父之痛(前8句)
诗人回忆父亲去世时,身边只剩四五个亲友。父亲临终嘱咐"我死后谁来照顾你",让诗人独自守丧时每每想起都痛哭流涕。这里通过"泣血诵此语"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失去至亲的悲痛。

2. 追忆挚友情谊(中间12句)
诗人与杨公是十年老友,五年未见后重逢时激动得"握手涕如雨"。两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展现了真挚的友谊。诗人盛赞杨公"高怀几骨肉"(待人如亲),"老语倾肺腑"(说话掏心窝),认为他完全配得上古人所说的"生死见交情"。

3. 睹物思人的哀思(后12句)
诗人走过田野时,看到杨公生前题写的墙壁、打理的菜园,睹物思人。虽然没见过杨公的两个儿子,但相信他们必定能继承家业。最后诗人表示,只要能把杨公的事迹完整记录下来,再繁琐的工作也愿意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家常话写深情: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 细节生动感人:握手痛哭、题壁菜园等细节让情感更真实
- 展现了中国传统友谊观:强调"生死之交""托付家事"的深厚情谊
- 体现对生命传承的重视:关心友人子嗣,想要完整记录其生平

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写出了所有人都会经历的失去亲友之痛,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