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郁湾舟晓
孤枕天涯,醒残梦、听打春湾潮桨。
云影波影之间,空翠逼朝爽。
阑宿雨、凉晞动色,媚疏峦、湿鬟三两。
柳港风鹂,茨田水鹭,帆背来往。
敞篷叶、摊卷横杯,更宽袜、科巾发纡唱。
谁信些时狂态,惹渔童拍掌。
风过也、舷唇霭净,尽绿摇、满袖蘋浪。
为问西塞桃花,子同无恙。
云影波影之间,空翠逼朝爽。
阑宿雨、凉晞动色,媚疏峦、湿鬟三两。
柳港风鹂,茨田水鹭,帆背来往。
敞篷叶、摊卷横杯,更宽袜、科巾发纡唱。
谁信些时狂态,惹渔童拍掌。
风过也、舷唇霭净,尽绿摇、满袖蘋浪。
为问西塞桃花,子同无恙。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晨的画卷,充满了闲适与野趣。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的孤独感:
"孤枕天涯"四个字先营造出漂泊感,但随后"醒残梦"的描写立刻将我们带到春江清晨——听见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看见云影波光交织的景象。"空翠逼朝爽"用现代话说就是:满眼青翠扑面而来,带着早晨特有的清爽。
2. 雨后的灵动:
昨夜雨水刚停,山峦还带着湿润,三两处山峰像梳着湿发的女子般妩媚。这里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用"湿鬟"这个比喻特别生动,让人能想象雨后青山挂着水珠的样子。
3. 生机勃勃的江景:
柳岸边黄鹂鸣叫,稻田里白鹭飞起,帆船来来往往。这些动态描写像电影镜头,有声音(鹂鸣)、有动作(鹭飞)、有远景(帆影),共同组成热闹的江晨图。
4. 词人的潇洒:
下半阕直接写词人自己:敞开船篷,摊开书卷,横放酒杯,还脱了袜子束起头发唱歌。这种不拘小节的样子引得渔家小孩拍手笑。这种自得其乐的状态,正是文人追求的超脱。
5. 结尾的哲思:
最后望着被风吹散的晨雾,满袖沾着浮萍的清香,突然联想到张志和《渔歌子》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用"子同无恙"(张志和别号"玄真子")的问候,把眼前景与古人笔下的意境相连,留下悠长余味。
全词妙在既有"镜头感"——让读者像看水墨动画般看到江南晨景;又有"生活气"——通过脱袜唱歌这样的细节展现真性情;最后还能引发文化联想,把一次普通的舟行体验升华到诗意境界。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