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存从新安归而余方自武陵来新安相失于道作此寄之

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多时相失万里云,忽又相逢不相顾。

吁嗟吾辈有底忙,怅好年华此愁度。君饮新安水,我客钱塘城。

风岩水穴每独往,此间但恨无君行。君下严陵滩,我上富春郭。

日日看山不见君,咫尺烟波已成错。卸装孤馆开君书,知君去才三日余。

君行尽是我行处,一路见我题诗无。吴山越水两迎送,今夜追君惟有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好朋友总在路上错过,想见却见不着的遗憾。就像春天飞来的大雁和飞走的燕子,一个来一个走,总碰不上面。他们各自奔波,喝过不同地方的水(新安江和钱塘江),走过不同的路(严陵滩和富春江),明明都在看同样的山水,却总是擦肩而过。

最让人心酸的是,诗人住进旅馆时发现朋友刚离开三天,走过的路正是自己刚走过的路。他忍不住想:朋友在路上有没有看见自己题写的诗呢?现在只能靠做梦才能追上朋友了。这种"你刚走我就到"的错过,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朋友圈"晒定位"才发现和好友曾近在咫尺,特别能引起共鸣。

全诗用"水路"串联起两人的行踪,把地理距离(新安、钱塘、富春)变成情感的纽带。最后用"追君惟有梦"收尾,把现代人"想见却总错过"的无奈写得特别动人,让人想起自己那些因为忙碌而渐行渐远的朋友。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