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术士刘衡鉴

高目下耳赫如鉴,福善祸淫平如衡。
颜癯胡夭蹠胡寿,季氏乃富宪乃贫。
伯道无儿汤有后,造物岂是鉴不明。
孔明遗恨懿血食,造物岂是衡不平。
当知禀气有清浊,所以人品有善恶。
至若夭寿与贱贵,又是禀气有厚薄。
清浊厚薄物自圣,洪纤⑴高下天何言。
君子惟以理自充,英雄难与造物争。
前人论⑵理不论气,不信试问刘鉴衡。

现代解析

这首《赠术士刘衡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深度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探讨了命运、人性、天理等宏大的主题。接下来,我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高目下耳赫如鉴,福善祸淫平如衡。”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刘衡鉴的赞美,把他比作明镜和秤砣。明镜能照人善恶,秤砣能称物轻重,这里寓意刘衡鉴有洞察先机的本领,能明辨善恶,衡量福祸。

接下来,“颜癯胡夭蹠胡寿,季氏乃富宪乃贫。”诗人通过对比贫穷与富有、夭寿与长寿,表达出人生百态的多样性和无常性。每个人的人生境遇都是独特的,即使是看似相似的人,命运也可能大相径庭。

然后,“伯道无儿汤有后,造物岂是鉴不明。孔明遗恨懿血食,造物岂是衡不平。”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探讨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即使是有智慧如孔明者,也有遗憾和无奈。造物主似乎并不总是公平的,但这并不代表它的判断有误。

接着,“当知禀气有清浊,所以人品有善恶。”诗人指出,人的品质和性格是由其内在的气质决定的。这种气质有清澈和浑浊之分,因此人们会有善恶之别。这是对人性的深入探讨,也是对道德责任的反思。

然后,“至若夭寿与贱贵,又是禀气有厚薄。”诗人进一步阐述,人的寿命和地位并非完全由自己的努力决定,也受到先天禀气的影响。这种禀气有厚有薄,因此人们会有不同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接下来,“清浊厚薄物自圣,洪纤高下天何言。”诗人强调,无论是清澈还是浑浊,无论是厚重还是浅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天空高远无言,万事万物各自发展,遵循自己的道路。

最后,“君子惟以理自充,英雄难与造物争。”诗人鼓励人们以理自律,充实自我。英雄豪杰虽然难以与命运抗争,但可以通过自我提升和成长来应对人生的挑战。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命运、人性、道德等主题。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和寓言故事,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同时,也鼓励人们以理自律,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方逢辰

(1221—1291)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