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吹笛

江渚黄舟泊,闲闲短笛音。
声随夕照断,雨岸荻花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黄昏图景,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悠远恬淡的意境。

前两句"江渚黄舟泊,闲闲短笛音"像电影开场镜头:夕阳下,一艘黄色的小船静静停靠在江边沙洲,船上传来悠闲的笛声。这里用"黄舟"而不是常见的"小舟",让画面顿时有了温暖的色彩感。"闲闲"二字用得极妙,既形容笛声的随意,又暗示吹笛人悠闲的心境。

后两句"声随夕照断,雨岸荻花深"是神来之笔:笛声随着夕阳西下渐渐消失,而两岸的芦苇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茂密幽深。这里"声随夕照断"把听觉和视觉完美结合——我们仿佛看到笛声像最后一缕阳光那样慢慢消散。"雨岸"不是真的下雨,而是形容芦苇丛像雨幕般密集,这个比喻新鲜又贴切。

全诗短短20字,却包含了色彩(黄舟、夕照)、声音(笛音)、光影变化(夕照断)、植物(荻花)等多种元素。最妙的是它创造出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笛声消失后,反而让人更强烈地感受到江边的宁静与空灵。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能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画面,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含蓄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