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城西李氏园林的惬意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是风景描写:远处山林被薄雾环绕,清澈的江边映着白色沙滩。雨水让锦江边的竹林更显苍翠,温暖的雾气中少城的花朵正在绽放。诗人用"盘浮霭"写雾气缭绕的动态,用"映白沙"写江水清澈见底,用"雨荒"和"烟暖"对比出不同景物的生机。
后四句抒发感受:旅居在外要适应当地风土,而春天的美景尤其让人眷恋。这里的生活如此安逸,何必还要去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呢?"旅食宜风土"说明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态,"春游眷物华"表现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满足于当下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将园林春色写得生动可感;通过眼前实景的描写,自然引出对闲适生活的赞美;最后用"何必问丹砂"的反问,巧妙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