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二赋琴志楼诗并寄由甫感其相爱作此答之
走昔万事不挂眼,黄金散尽千无忧。
西蹑峨眉眺雪岭,东登泰岱观瀛洲。
途穷日暮一掉头,匡庐来弄松风秋。
不能专城且专壑,有此木末三间楼。
阿父悬车不出户,板舆自奉安仁母。
杜陵弟妹黔娄妻,相携共入云深处。
屏风宴坐百重霞,布水经行四时雨。
此福差堪傲世人,全家冰雪清忘暑。
名山重到忽经春,旧雨陈侯君雨新。
忆弟每看三峡月,思亲常对五峰云。
君家门外浮天水,门内三龙头腹尾。
楼船过汝不相闻,握手神州几千里。
两家兄弟感天末,嗟我与君皆仲子。
我兄已殁十九年,惟余我弟私相怜。
知君三人亦共命,梦飞海色迷吴燕。
山楼十日共欢谑,阑干坐懒岩花落。
屐齿千峰异笑啼,酒杯万古同哀乐。
君言龙眠山水幽,意拟移家住灊霍。
后者三茅前二匡,他年姓氏都成岳。
西蹑峨眉眺雪岭,东登泰岱观瀛洲。
途穷日暮一掉头,匡庐来弄松风秋。
不能专城且专壑,有此木末三间楼。
阿父悬车不出户,板舆自奉安仁母。
杜陵弟妹黔娄妻,相携共入云深处。
屏风宴坐百重霞,布水经行四时雨。
此福差堪傲世人,全家冰雪清忘暑。
名山重到忽经春,旧雨陈侯君雨新。
忆弟每看三峡月,思亲常对五峰云。
君家门外浮天水,门内三龙头腹尾。
楼船过汝不相闻,握手神州几千里。
两家兄弟感天末,嗟我与君皆仲子。
我兄已殁十九年,惟余我弟私相怜。
知君三人亦共命,梦飞海色迷吴燕。
山楼十日共欢谑,阑干坐懒岩花落。
屐齿千峰异笑啼,酒杯万古同哀乐。
君言龙眠山水幽,意拟移家住灊霍。
后者三茅前二匡,他年姓氏都成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洒脱不羁的文人形象,以及他对亲情、友情和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诗人开篇说自己年轻时对万事都不在意,散尽黄金也无所谓,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峨眉山、泰山等),表现出一种豪放自由的生活态度。后来他来到庐山,在松风秋色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建了一座小楼,享受隐居的宁静。
2. 家庭亲情的温暖 诗中提到他的父亲退休在家,母亲安享晚年,兄弟姐妹和妻子一起生活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这种全家团聚、远离尘嚣的生活让他感到幸福,甚至觉得比世俗的荣华富贵更值得骄傲。
3. 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重游名山时,想起了老朋友陈侯(可能是诗题中的“由甫”),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友情深厚。他们曾在山楼中欢聚十日,一起赏景、饮酒,分享喜怒哀乐。诗人感慨自己和朋友都是家中次子(仲子),命运相似,更增惺惺相惜之情。
4.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诗人多次提到名山(如庐山、龙眠山等),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他甚至想搬到更幽静的地方(灊霍),与山水为伴,希望自己的名字将来也能像山岳一样被人铭记。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融合了豪放与深情,既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有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更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如“松风秋”“云深处”“岩花落”)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洒脱背后的细腻与温暖。整首诗像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文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远离纷扰,与家人朋友共享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