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尽头
探山避荦确,踏石畏磢错。
定非善游人,济胜两芒屩。
我闻水源头,迢递入榛薄。
居人导我前,步步进还却。
下如临深渊,上如梯高阁。
水细流涓涓,沙明石凿凿。
琐碎陨繁星,高闳张广幕。
绣若藻采披,划然斧斤削。
溪回路频转,淙琤下略彴。
再过乃得之,源深流不涸。
得非兹山根,元气有橐籥。
或者百川水,各各通海若。
昔闻此两源,今者泻一壑。
其下有伏流,沸出玉泉脚。
水清可以鉴,泉甘可以勺。
小憩登顿疲,徐悟游赏乐。
归途穿蒙茸,草树纷枝格。
樱桃花万树,春来想灼灼。
寒林饶脱叶,绝涧有堕雀。
溅溅水渐远,仙径迷采药。
回首烟霞姿,粗能举其略。
定非善游人,济胜两芒屩。
我闻水源头,迢递入榛薄。
居人导我前,步步进还却。
下如临深渊,上如梯高阁。
水细流涓涓,沙明石凿凿。
琐碎陨繁星,高闳张广幕。
绣若藻采披,划然斧斤削。
溪回路频转,淙琤下略彴。
再过乃得之,源深流不涸。
得非兹山根,元气有橐籥。
或者百川水,各各通海若。
昔闻此两源,今者泻一壑。
其下有伏流,沸出玉泉脚。
水清可以鉴,泉甘可以勺。
小憩登顿疲,徐悟游赏乐。
归途穿蒙茸,草树纷枝格。
樱桃花万树,春来想灼灼。
寒林饶脱叶,绝涧有堕雀。
溅溅水渐远,仙径迷采药。
回首烟霞姿,粗能举其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水尽头》生动记录了作者探访山间水源的旅程,用通俗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之美。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笨拙的探险开端
开头用自嘲口吻写自己不是专业登山客——穿着草鞋怕踩到尖石,走山路时战战兢兢像爬高楼,又像面临深渊。这种笨拙感反而让读者感到亲切,仿佛跟着一个普通人去冒险。
2. 发现水源的惊喜
随着当地人引路,作者逐渐发现隐秘美景:溪水像银链般细小清澈,沙石干净得能数清纹路。岩石在阳光下像绣着彩纹的绸缎,又像被斧头劈开的雕塑。这些比喻把普通山石写得充满艺术感。
3. 哲理性的思考
找到源头后,作者展开想象:或许山底藏着天地元气的风箱(橐籥),或是所有河流最终都通向大海。这种联想把眼前小溪和宏大宇宙联系起来,小景顿时有了大气魄。
4. 归途的余味
返程时注意到更多细节:樱桃树想象春天开花的样子,寒林中飘落的树叶,山涧里偶然惊飞的野雀。最后水声渐远,山路被雾气笼罩,留下朦胧美感。这种"留白"写法让人回味无穷。
全诗魅力在于:
- 真实感:不掩饰爬山时的狼狈,让探险过程有代入感
- 画面感:用"绣花纹""劈斧头"等生活化比喻描绘岩石
- 思想性:从小溪思考到天地奥秘,赋予游记深度
- 余韵:结尾的雾中回首,比直接赞美更让人难忘
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vlog记录徒步旅行,这首诗用文字带着读者经历了一场有笑点、有震撼、有哲思的山野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