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绂此邦非偶尔。
行行白鹿书院来,小舆竹径松阴里。
轻雷急鼓山前闻,飞梁截截水下喷。
有如蛟龙捲沧海,怒气直欲山前吞。
劝客倚栏同把盏,低头千夫眩双眼。
自非建始决金堤,端是晋阳彻三板。
手摩题石苔藓斑,驻看未饱不忍还。
谁能挽之出庐山,一洗尘俗清人间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三峡桥时的震撼体验,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山水之美的热爱。

开头四句写作者一直向往山水,这次来到三峡桥并非偶然。他沿着白鹿书院的小路走来,坐着竹轿穿过松荫,心情轻松愉快。

中间八句是重点,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描写三峡桥的壮观景象:雷声般的轰鸣像战鼓,瀑布飞溅像蛟龙翻腾海水,气势仿佛要吞没山峦。作者邀请朋友一起倚栏饮酒,低头看瀑布时,水雾迷蒙让人眼花缭乱。这瀑布的威力堪比古代著名的洪水灾害,凸显了自然界的磅礴力量。

最后四句写作者抚摸桥上题字时苔藓斑驳,驻足观赏舍不得离开。他感慨谁能把这美景带出庐山,让人间都感受到这份清新脱俗。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以及希望世人能共享这份纯净之美的愿望。

全诗通过声音(雷鼓)、视觉(飞瀑)、触觉(苔藓)等多角度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将自然景观比作蛟龙、洪水,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暗含了对人类渺小的感叹。最后"洗尘俗清人间"的愿望,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情怀。

钱闻诗

成都人,字子言。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工诗。有《庐山杂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