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一蒋院判送菊

团团月朵间鹅黄,嫩蕊疏葩次第芳。
远辱高情怜白首,平分秋色过丹房。
花前暂舞嗟寒蝶,林下相依有拒霜。
几度醉扶藜杖看,只疑门径是柴桑。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非常美丽的诗,描绘了菊花和作者的情感。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团团月朵间鹅黄”,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菊花的形态和颜色。菊花的花瓣被形容为“团团月朵”,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样圆润,颜色则是鹅黄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二句,“嫩蕊疏葩次第芳”,这里诗人描绘了菊花的细节。菊花的花蕊是嫩嫩的,花瓣稀疏而有序,它们在秋天里依次绽放,芳香四溢。

第三句,“远辱高情怜白首”,诗人表达了对菊花的敬仰和喜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远辱”可以理解为远方的馈赠带来的荣幸,“高情”则是对菊花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而“怜白首”则表达了诗人对逐渐增长的年龄和逝去时光的感慨。

第四句,“平分秋色过丹房”,诗人将菊花与秋色融为一体,丹房指的是红色的房屋,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居所或者心境。菊花的美丽平分秋色,给诗人的居所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第五句,“花前暂舞嗟寒蝶”,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前的景象。蝴蝶在菊花前飞舞,似乎在欣赏它的美丽。而诗人感叹蝴蝶的孤独和寒冷,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六句,“林下相依有拒霜”,这里的“林下”可能指的是树下的地方,而“拒霜”则暗示菊花具有抵抗严寒的品质。诗人表达了在困难时期,菊花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最后一句,“几度醉扶藜杖看,只疑门径是柴桑”,诗人表达了自己多次欣赏菊花的过程和感受。“藜杖”可能是诗人的象征,表示年老的状态。“柴桑”可能指的是隐逸的地方或者心境。诗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怀疑自己的门径是否已经通往了柴桑。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菊花的美丽和坚韧品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深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