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

黔阳千队皂雕旗,城阙萧条罢战时。
侍御血沾龙衮早,将军兵出羽林迟。
鹓鸾又散三珠树,雨雪偏侵八桂枝。
我愧邯郸厮养卒,微躯何日报恩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黔阳城的凄凉景象,以及诗人对自身无力报国的愧疚之情。

首联"黔阳千队皂雕旗,城阙萧条罢战时"直接勾勒出战争结束后的场景:黔阳城头插满黑色军旗,城池破败荒凉。"皂雕旗"指军旗,"罢战"暗示战争刚结束,但胜利的喜悦被萧条景象冲淡。

颔联"侍御血沾龙衮早,将军兵出羽林迟"通过对比展现战争残酷:皇帝的龙袍早已沾满侍从的鲜血(暗示伤亡惨重),而将军们却迟迟才派出精锐部队(羽林军)。这里暗含对将领不作为的批评。

颈联"鹓鸾又散三珠树,雨雪偏侵八桂枝"用神话意象表达人才凋零:像凤凰(鹓鸾)般的人才离散,珍贵的树木(三珠树、八桂)遭受风雪摧残。比喻战乱导致国家栋梁之才流失。

尾联"我愧邯郸厮养卒,微躯何日报恩私"是诗人的自责:他自比邯郸的小兵卒(厮养卒),惭愧自己身份卑微,不知何时才能报答国家恩情。这里的"微躯"强调自己的渺小无力。

全诗通过战后的破败景象、人才凋零的隐喻,以及诗人强烈的自责,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报国无门的苦闷。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过程,而是聚焦战后创伤,这种侧面描写反而更显深刻。最后的自责既真实又感人,让读者感受到乱世中普通人的无奈与赤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