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

十年来去旧青衫,又听江楼樀阿咸。
隔岸乱山迎北客,弥天凄雾失南帆。
鱼盐彫惫贫非病,讥禁因仍法更严。
唯有哀时杜陵叟,自裁木柄事长镵。

现代解析

这首诗《宜昌》通过描绘长江边的城市宜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坚韧。

前两句写诗人十年间多次经过宜昌,旧衣服都穿破了,如今又听到江边酒楼里传来熟悉的乡音("樀阿咸"是模仿方言的声音)。这里用"旧青衫"暗示岁月流逝,而乡音让他感到亲切又陌生。

中间四句写眼前景象:江对岸杂乱的山峦仿佛在迎接北方来的客人(可能指战乱逃难的人),漫天浓雾让南方的船都看不清方向。接着转向社会现实:老百姓靠卖鱼卖盐为生,穷得连生病都不敢;朝廷的禁令越来越严,让人喘不过气。这里用"鱼盐"代表底层百姓,"讥禁"暗指严苛的政策。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一个倔强的老人形象:在这令人悲哀的时代,只有像杜甫那样的老人(杜陵叟指杜甫),自己削木头做锄头把,继续握着长镵(一种农具)坚持劳作。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这个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劳作的老人,展现了普通人对抗苦难的坚韧精神。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拍江边酒楼,再拍雾锁大江,接着镜头转向穷苦百姓,最后定格在一个劳作的老农身上。诗人没有直接说"生活好苦",而是用"雾失南帆"暗示前途迷茫;不说"我要坚强",而是用"自裁木柄"的动作展现不屈的生命力。这种含蓄却有力的表达,正是古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