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黎惟敬朱石潭邓云川湛然上人集朝汉台

初衣归隐故山中,出郭风烟迥不同。
曲水细分陶径远,暮云低傍汉台空。
高僧机向青山息,上客词兼白雪工。
回首廿年征战扰,祇馀残菊对飞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重阳节登高聚会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对比,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岁月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诗人脱下官服回到故乡山中,发现城外的风景与城中截然不同。弯曲的溪水像陶渊明笔下的隐士小径般幽远,傍晚的云朵低垂在荒废的朝汉台上。这里用"陶径"暗喻隐士生活,用"汉台空"暗示历史兴衰。

后四句写人:德高望重的僧人在青山中静修,才华横溢的客人吟咏着阳春白雪般高雅的诗句。最后笔锋一转,想到二十年来战乱不断,如今只剩下残败的菊花与飘飞的蓬草相对。这里的"残菊"既点明重阳时节,也象征历经沧桑的生命,"飞蓬"则暗喻漂泊的命运。

全诗通过清新淡雅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文人雅集时既享受当下闲适,又难以忘怀世事变迁的复杂心境。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忧患意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