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木叔黄州教职

龙飞乙科郎,白面如琢玉,
去作幕下士,年少二十六。
壮心直如弦,不而公事曲。
宁知太守尊,棰吏惊群目。
太守岂不贤,去郡秉钧轴。
铨曹有格法,那肯烦荐牍。
依然旧官职,再傍天这麓。
六考未作县,冷官到淮服。
向来豪气举。斟酒能半斛。
只今长说病,伏饮在胸腹。
皇皇一世忧,隐隐两眉蹙。
中年革节省,未必下为福。
我生更迂阔,立意要违俗。
误使尘纲缨,同君被缠束。
两家各生子,丁壬合天禄,
但得佳儿妇,两翁志愿足。
岷山有旧约,相从结□□。
明朝江上馆,持被共君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王木叔的年轻才子去黄州当官的故事,用朋友的口吻写出了他的性格、遭遇和两人间的友情。

人物形象:
开头用"白面如琢玉"形容他长得俊秀,26岁就当了官。他性格耿直像拉直的弓弦,办公事从不拐弯抹角。有次甚至敢当面顶撞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把周围人都吓坏了。

仕途坎坷:
虽然能力出众,但官运不顺。太守升官后也没推荐他,一直在基层打转,六年没升职,最后被调到偏远的淮河流域当个小官。原本豪爽能喝半斛酒的人,现在整天愁眉苦脸说自己生病。

中年危机:
诗中写到他中年开始节俭度日,但这种改变未必是好事,暗示他因仕途失意而消沉。这里用"两眉蹙"(皱眉头)的细节生动表现了他的郁郁不得志。

两人友情:
后半段转向温馨的日常:两家定了娃娃亲,约定将来做亲家。最后说要带着被褥去江边驿站同住,像大学生宿舍夜谈一样,充满生活气息。最妙的是结尾用两个方框代替"茅屋",既可能是原诗残缺,也让人联想到他们约定归隐田园的留白。

全诗用对比手法:年轻时意气风发 vs 中年失意消沉,官场规则 vs 赤子之心,豪饮的过去 vs 称病的现在。最后用儿女亲事和郊游约定冲淡了仕途不顺的沉重,展现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智慧。

戴溪

(?—1215)宋温州永嘉人,字肖望,一作少望,世称岷隐先生。孝宗淳熙五年,别头省试第一。历太学博士,奏请于两淮立农官,以为救农之策。累迁太子詹事兼秘书监,奉太子赵询之命,类《易》、《春秋》、《资治通鉴》等书,各为说以进。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端。有《石鼓论语问答》、《春秋讲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