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梦汪先生有作

仲冬天气肃,拥被待阳生。
岂真精诚至,梦寐通神灵。
居然见君子,玉树何亭亭。
斯人有大度,一接心为倾。
存问无尊卑,言笑俱和平。
想见国难时,心力费经营。
人皆据清流,高谈结同盟。
坐令舍身法,说与顽石听。
折冲樽俎间,卓立未逢迎。
收拾旧山河,半壁得干城。
艰难光复后,奇节几人明。
如何千古士,从兹负恶声。
我生值闭塞,耳食兼目盲。
一旦混沌开,郁作不平鸣。
空悲填海志,徒怀仰山情。
无缘效奔走,万感亟纵横。
仁者不忧己,所忧在黎氓。
寸心良未忍,所求在安宁。
勇者不畏难,绝径常直行。
先薪而后釜,殉道用至诚。
呜呼岂不智,众醉乃独醒。
善哉大慈悲,明光洞幽冥。
我虽匹夫微,大义拚一争。
何当丝绣像,永永布香馨。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冬至夜里梦见一位姓汪的先生后有感而发。全诗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表达了对这位品格高尚之人的敬仰,以及对时局的感慨。

开头写冬至夜里的寒冷氛围,作者裹着被子等待天亮,却意外梦见了这位汪先生。梦里这位先生风度翩翩如亭亭玉立的玉树,待人亲切没有架子,言谈平和。这里用"玉树"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汪先生儒雅的气质。

中间部分转入对现实的思考。作者联想到在国家危难之时,像汪先生这样的人苦心经营,而其他人却只会空谈。诗中"说与顽石听"这个比喻很生动,讽刺了那些空谈救国却无实际行动的人。汪先生则不同,他在外交场合坚持原则不阿谀奉承,为收复河山立下大功。

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他感叹这样的忠义之士反而背负恶名,而自己虽然见识有限,但明白事理后忍不住要为正义发声。"众醉乃独醒"化用屈原的典故,强调汪先生是少数清醒的人。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虽然只是个普通人,但愿意为正义抗争。结尾"丝绣像"的想象,表达了对汪先生永远的敬仰。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个人梦境引发对家国大义的思考,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