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故国音书阻一方,天涯此日思茫茫。
风烟岁晚添离恨,湖(考异:一作江)海尊前即大荒。
薄宦驱人向愁悴,旧游惟我最颠狂。
细思万石亭前事,辜负黄花满帽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时,诗人漂泊在外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故乡的音信被山水阻隔,重阳节这天,诗人独自在天涯,思绪万千。"茫茫"二字特别形象,把那种无处着落的思念写得活灵活现。

中间四句层层递进:岁末的风烟更添离愁,眼前的江湖酒宴却像荒野般寂寥。卑微的官职逼得人愁苦憔悴,回想旧日朋友中,数我最是狂放不羁。这里用"大荒"比喻酒宴的冷清,用"颠狂"自嘲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对比现在为生活所困的处境。

最后两句最妙:细想当年在万石亭的往事,如今却辜负了满头菊花的清香。这里"黄花满帽"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用"辜负"二字,既表达了对佳节习俗的怀念,更暗含了对无法回乡的遗憾。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今昔对比,把游子思乡、中年困顿、佳节感怀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写得既具体又深刻。特别是最后用重阳节戴菊花的习俗作结,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鲜活可感。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