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
高蹑已松颠,有松尚天际。
更上尽树松,四望天垂盖。
东南见大海,青浮寒日外。
征樯云外来,瞥目忽已逝。
老僧雪蒙顶,自言近百岁。
导余古洞游,人树身相挤。
蝠有赤如乌,花何香胜桂。
既出窈及平,遂疑阴得霁。
客言山中石,方罫列阵势。
南塘驻节地,风烈足百世。
遗篇世有传,胜图今谁继?
岩瀑古难平,晴明飞雨籁。
更上尽树松,四望天垂盖。
东南见大海,青浮寒日外。
征樯云外来,瞥目忽已逝。
老僧雪蒙顶,自言近百岁。
导余古洞游,人树身相挤。
蝠有赤如乌,花何香胜桂。
既出窈及平,遂疑阴得霁。
客言山中石,方罫列阵势。
南塘驻节地,风烈足百世。
遗篇世有传,胜图今谁继?
岩瀑古难平,晴明飞雨籁。
现代解析
这首诗《瑞岩》描绘了一次登山游玩的经历,充满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我们可以分段来理解:
1. 登山所见
诗人爬到松树顶端,发现还有更高的松树直插云霄。继续向上,四周都是松树,天空像盖子一样笼罩大地。东南方向能看到大海,青色的海面映着寒冷的阳光。远处有船帆从云中驶来,一眨眼又消失了。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高处的开阔和自然的壮美。
2. 遇见老僧
遇到一位头顶白发如雪的老和尚,自称快一百岁了。他带着诗人游览古老的山洞,洞里空间狭窄,人和树几乎挤在一起。这里出现了生动的细节:蝙蝠红得像乌鸦,花香比桂花还浓。走出幽暗的洞穴后,突然重见天光,就像阴天突然放晴一样,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 历史联想
同行的游客说起山上的石头排列得像古代军阵,让人联想到南塘(可能指戚继光抗倭的南塘水寨)驻军的历史。那些英雄事迹和遗留的诗篇至今流传,但如今谁能再现当年的胜景呢?这里通过石头引发对历史的追忆,增添了厚重感。
4. 瀑布奇观
最后描写山岩上的瀑布自古奔流不息,晴天也能看到水花飞溅如雨,听到如音乐般的流水声。这个结尾把自然景观写得既壮观又富有诗意。
全诗就像一篇游记,从登山、遇僧、探洞到怀古,层层递进。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生动呈现出来,让读者能跟着他的脚步一起感受山中的奇妙旅程。诗中既有"蝙蝠红如乌鸦"这样形象的比喻,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最后以永恒的自然景观作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