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秀玉的清溪居士(可能是个隐居的文人或官员),他想在寺庙里结下善缘(可能是捐钱或修行)。有趣的是,他哄骗船夫摇船送他过河,等到了对岸却说"既然到岸了,船就不需要了"——这就像过河拆桥。
全诗用生活小事讲了个哲理:
1. 表面看是调侃陈居士"白嫖"船夫,实则在说修行就像渡河,很多人达到目的后就抛弃了工具(比如念经拜佛只是为求福报,真得到后就不虔诚了)。
2. "到岸不须船"也暗指悟道后可以抛开形式(就像真正开悟的人不需要死守戒律),但陈居士明显是假开悟真占便宜,充满讽刺。
3. 语言特别接地气,"赚得""摇橹棹"就像在讲邻居家的趣事,但越想越有深意,这种幽默中藏智慧的手法正是绝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