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公署言怀

寂寞淹山馆,寒城下夕阴。
迂怀空慕古,抚事已成今。
路远乡书少,天高秋意深。
不堪客思苦,月出更闻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秋夜里的思乡之情,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

开头"寂寞淹山馆"直接点出诗人独自住在山间驿站的孤独感,"寒城下夕阴"用夕阳下的阴冷城池烘托出压抑氛围。这两句像电影开场镜头,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一个冷清萧瑟的场景。

中间四句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他自嘲有迂腐的怀古情结,却发现现实已无法改变;远离家乡导致家书稀少,高远的天空更添秋意凄凉。这里"天高秋意深"是点睛之笔,既写实景又暗喻愁绪——秋日天越高,越显得人渺小孤独。

最后两句将情绪推向高潮:本就承受着思乡之苦,偏偏月亮升起时又传来捣衣声(砧声)。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心,因为古代妇女常在月下捣衣,这声音自然让游子想起家中亲人。诗人没说"我想家",但通过"闻砧"这个动作,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翻涌的乡愁。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羁旅秋夜图。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意象都精准传递着孤独与思念,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鸣于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