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严留题·青松社

天地何清夷,我歌君和之。大雪闭皋壤,将子傥能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朗平和的天地间,诗人与友人(伯严)以歌声应和的场景。前两句"天地何清夷,我歌君和之"展现出一幅和谐画面:在明净安宁的世界里,诗人放声歌唱,友人默契相和,传递出知音相伴的温暖。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大雪闭皋壤"勾勒出严冬景象:大雪封路,原野被白色覆盖。但诗人仍怀着期待问"将子傥能来"——这样的天气里,你或许还能来吧?这种明知困难却仍抱希望的询问,既表现了真挚的友情,又透露出中国人特有的含蓄邀约方式。全诗通过清朗与严寒的对比,将文人雅士之间超越环境阻碍的精神共鸣,用简练如画的二十个字完美呈现,读来既有画面感又余韵悠长。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0